据报道,苹果将价值90亿美元的资产从卢森堡转移至爱尔兰。苹果表示,将在爱尔兰Holyhill管理100多个国家的iTunes业务和内容商店。此前从2004年开始,苹果在线业务的管理都是在卢森堡完成。这一资产转移将给爱尔兰带来数千万欧元的增值税。
爱尔兰是苹果在本土之外的重要据点,苹果也因此享受着爱尔兰的优惠税收政策,但是一直有批评的声音称爱尔兰是苹果的“避税天堂”。欧盟怀疑,苹果与爱尔兰政府达成某种协议,苹果为当地解决就业问题,而爱尔兰则为苹果提供税率上的优惠,多年来一直享受低于2%的税率,从爱尔兰政府的补贴中非法获利。
对于欧盟的判决,苹果CEO库克在针对此事的公开信中对欧盟的决定予以强硬回击。除了苹果不满,即便是能收到巨额税金的爱尔兰政府也不满意这一裁决。爱尔兰财政部长表示完全不能同意欧盟委员会的决定,将通过上诉来维护爱尔兰税法体系的公正性。从这一次苹果的安排来看,似乎并没有把欧盟的处罚放在心上。
国际避税问题在我国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中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吸引跨国企业投资获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但与此同时,跨国企业在华避税问题随之而来,成为我国政府在税收体系建设和征管中面临的一个问题。
从这次苹果公司避税事件来看,跨国公司避税的原因有哪些?
首先,资本的逐利性应是外企避税的最根本原因。每一个企业、每一个个人都在追求本身利益的最大化,我们知道,价格=成本+利润+税收,在价格和成本不变的前提下,利润和税收就是怎样的公正合理,都意味着纳税人直接经济利益的一种损失。所以在利益驱动下,使得一些企业除了在成本和费用上做文章外,也打税收的主意,以达到利益最大化。
其次我国地方政府的纵容也是造成避税的重要原因。许多外企在本国都很守法,而却在中国违法,这只能说明,外企在中国的逃税成本大大低于国外。改革开放后,为了发展本地经济,各地都实行了多种多样的优惠政策。其中外资的税收优惠往往被列为重要内容之一。另外,一些地方政府把引进外资作为政绩的考核指标,但这种指标却往往只注重了数量,忽视了效益。有的人生怕破坏了本地的“软环境”,一旦处理外戚涉税案就会听到各种奇谈怪论。以为加大税务查处力度会产生负面影响。理由是,将会造成外资企业流失,而潜在的客户也会不敢来中国投资。于是“软环境”过软,外商投资企业顺水推舟,在税收问题上,能逃则逃。能避则避,能漏则漏。
中国的税收制度存在的缺陷及税收征管动力不足也是造成外企大量非法避税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现行的税法不够健全,外商投资企业宏观管理没有形成系统,很容易引起“管理真空”,尚待进一步完善。消极被动的税收征管工作也需进一步改进。一般来说,除非有人举报且有确凿的证据,税务部门都不会主动查处这些外企。因为税务部门是层层下达征税任务的,只要能够完成任务,谁也不愿意去查企业,不愿意得罪人。并且,如果超额完成任务,可能意味着明年的征税任务会加大。
各地为了招商引资而出现的“优惠政策竞赛”给了外商以避税的便利。比如所得税,外资企业除“免二减三”(两年免税,三年减半征收)外,在特区享受15%的优惠税率,在经济技术开发区享受24%的优惠税率,有些还可以享受10%的优惠税率。在流转税方面,内资企业平均负担税率为7%,而外资企业只有4.45%,相当于内资企业的63.6%;在所得税方面,,内资企业负担税率为22%,而外资企业:勾1l%。综上所述,外企在我国非法避税状况非常严重,迫切要求对我国目前的税收法规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对外商投资企业的宏观管理亦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以上就是跨国企业避税的原因,总的来说,由于以前跨国企业避税对我国的负面影响并不显著,我国政府对反避税立法未予以足够的重视。未来,为应对在日益复杂的经济形式下企业不断多样化的避税手段,我国政府也会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服务热线
400-0473-006